之所以要每日和姑父對賬,倒不是信不過。
而是不好拂了她姑的面子,想好好帶一帶姑父。
崔娘子不可能每天都跟來,這邊收賣什么東西都是崔郎中拿主意。
從崔郎中以前的行事就能看出來,他是個表面看起來計較,實則心眼特別好的大夫。
“姑父,你收貨這邊高著給了,那出貨就也不能低了。”閆玉極快的清算了昨日的賬目,而后一條條指給他看:“你得留出利潤來,這塊地方也不是白給我姑用的,咱家也是收了錢的,還有搭棚子的人工,每天燒的柴炭,就是喝口水都得去河邊取冰燒開……你都得算里頭啊!
所以,不管是賣給我還是賣給誰,都得加錢,還不能一文兩文的加,這哪能成,現(xiàn)在這棚子是沒人管,要是真哪天來人收稅,你這賬上的來往都要收錢的,你加的少,自己掙的少不要緊,真要繳商稅不夠,賠了咋整!”
崔郎中聽小二念叨好幾次商稅商稅了。
他也并非全然不懂的,便低聲道:“小二,我回家都琢磨了,你說姑父這開的算是醫(yī)館吧,順道收收山貨啥的,真有人注意到我這,我就將看病抓藥的賬交上去,這些個,不讓人看……”
閆玉抬眼看他,一臉的詫異。
沒想到她姑父竟然有這頭腦,你都能琢磨到偷稅,為啥就不能按照規(guī)矩做生意呢。
“我大伯說,賬本這東西都是瞞上不瞞下的,就經(jīng)不住人查,再說人家也不用查,找人問問就知道了。”閆玉覺得她姑父現(xiàn)在有點搞不清狀況,耐心解釋道:“姑父,你看看你這棚子,看了幾個病人,賣出幾服藥去?咱掙錢的大頭不還在這收賣的營生上么。”
崔郎中有些不好意思道:“大頭都是掙你家的……”
這倒是沒說錯。
閆玉不白用人,收東西她加錢,在外面堆了柴炭,從這里過一手再拉到府城去,她還給錢。
她想了想,道:“姑父,咱兩家就這些人,沒法安排個人守這官道邊上,咱炭場生意也鋪開了,有那大戶人家買的多,人家不愿意零零散散的送,自家也有人手和車,直接來拉咱兩頭都方便,還有咱村里人直接從這將炭拉走,你都幫著記上了,省了咱們不少功夫……”
村里人從炭場拉走的數(shù),和戚大伯戚四叔記的總對不上,漏記的時候多,閆玉都是按村里人報的數(shù)結(jié)的,以前是沒法子,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在她姑父這里中轉(zhuǎn)一下,賬就不錯了,為此需要多付一筆,她很樂意。
閆玉就喜歡賬目分明,一點不錯的感覺。
“不能白讓姑父操心受累,這筆錢是一定要給的。”閆玉話鋒一轉(zhuǎn),又道:“再說回利潤這塊,該加就加,姑父你不能心存僥幸,咱們本本分分的做生意,該多少就多少,有人來收稅咱就一文不差的交,掙咱該掙的那份錢,不寒磣。”
……
小爬犁飛快劃過雪面,茍住輕松的繞過一塊石頭,速度不減。
從崔郎中那里離開,閆玉就沿著河邊往回走。
不多時就聽到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穆曇簟?
每日午時,村里會組織人手采冰。
地方一到,閆玉就從爬犁上跳下來,拿了工具小跑過去。
茍住將爬犁拉到她身邊,而后跳上去,坐在上面哈著熱氣。
河面的冰已經(jīng)凍得很厚了。
現(xiàn)在過河,不用再繞道去大石橋,直接踩著冰就能走過去。
小安村是從河中往里一點的位置取冰,每次取二十幾個大冰塊。
取冰的坑洞很快被河水重新填平。
閆玉鑿冰是一把好手,她力氣足也會用巧勁,取的冰塊方方正正,比旁人都要規(guī)整。
每天三塊,不多不少。
活一干完,她就開始換家伙。
站在水坑邊上,盯著冒泡泡的水面。
手里的魚叉嗖的扎過去。
“哈哈!一串二!”閆玉歡喜的將魚叉揚起來。
兩條魚不甘的撲騰兩下……
又連續(xù)扎了幾次,有的時候能扎到,有的時候就差一點,。
“小二,行了,你今天夠本了,趕緊將叉子借我,我來扎幾下。”在邊上等了許久的小子,急不可耐的說道。
“對啊,小二,你給咱們留幾條。”
閆玉看看腳邊,數(shù)了下自己的收獲。
還成。
那今天就收手吧。
“用完了給我送家去哈……”
她還沒說完,就有人搶話。
“知道知道,一準(zhǔn)給你涮干凈,冰也給你拉回去,快走吧快走吧!”
魚叉被人搶走,幾個小子咋咋呼呼的,一會喊這邊這邊,一會喊那頭近從那扎……
閆玉帶著自己的收獲回到家。
先給魚收拾出來。
家里只有她自己,誰都指望不上,只能一點點學(xué)著做。
好在魚并不難收拾,她不吃魚頭,就直接將魚頭剁掉,再將魚肚子里頭掏干凈。
魚鱗不用除,等幾條魚都拾捯好了,用干凈的雪給它們包上,放在背陰的地方就不用管了。
這樣的雪塊,她攢兩個就送走,這次是府城,下次就是虎踞。
等人將冰塊給她送家來,閆玉就用繩子給它們捆上,吊下地窖。
然后自己也下去,將今日取的和前幾日取的,都堆放在一起。
能自己做,她不喜歡麻煩人。
就一個人用繩子慢慢拉,慢慢調(diào)整位置。
“小二,小二!”
“戚四叔,我在地窖!”
“飯好啦!快來!”
“誒!”
閆玉應(yīng)了聲,麻溜的爬上去,像只快樂的小猴子。
茍住搖晃著尾巴跟她一路跑過去。
戚家就喜歡蒸饅頭。
但是閆玉來家吃飯這幾日,戚大娘子可謂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給自己會做的飯食都折騰了一遍。
今日做的是烙糖餅。
里面加的蜂蜜還是閆玉從家拿的。
咬一口,熱滾滾的蜜水直往外淌。
吸溜吸溜舔了一圈。
甜,清甜清甜!
桌上做了兩樣菜,一個是蘑菇肉湯,一個是大白菜炒肉,肉是早上讓關(guān)屠戶給留的豬肉,半肥半瘦,炒菜香的很。
問閆玉上午帶回來的野味?
肯定是吃完了啊!
戚家就沒有隔頓的飯。
戚家哥仨吃的很慢。
他們怕這娘幾個不夠吃。
閆玉也知道戚家吃飯的習(xí)慣,一點不客氣,呼嚕呼嚕喝湯,夾菜,咬糖餅子,吃得飛快。
吃飽了就放下筷子。
等家里的女人都吃好了,戚家哥仨才放開手腳。
那一摞糖餅,就上頭幾張是裹了蜜的,底下的就是普通的烙餅。
那三個人也吃的噴香。
戚大娘子又給他們端來一大盆湯。
大白菜炒肉也添了兩回。
“小二,你娘今天問你啥時候回去,你這頭忙完沒呢?”戚大娘子問道。
閆玉總不好說自己是回村來躲風(fēng)頭的,就說自己是回來盤賬。
“差不多了!”閆玉含糊著。
唉?娘問她啥時候回?
“戚大娘你今天進(jìn)城交定金啦?”
“可不咋地,看來看去,還是在你家鋪子邊邊那個宅子瞧著中。”
戚家是頭一回買宅子,慎之又慎。
但他們也實在沒經(jīng)驗,何中人介紹哪個他們都看著好,實是拿不定主意。
最后一家人合計,還是買離閆家近的。
戚家買的這處宅子不大,很齊整的一個小院。
用何中人的話說,這樣的小院最好出手,也最好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