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朱由檢雖是滿心的狐疑,但還是跟著徐釗來到了另一側的遠洋碼頭。
相比不遠處正在忙碌的工地,這處碼頭的繁忙程度尤有甚之。
一艘艘的艦船,按照順序停靠在長長的碼頭上。
饒是如此,還有不少的商船,還在遠處的海面上等著靠岸。
一艘艘小型船只,往來在海面上,為這些商船引航。
岸上市舶司的書吏、差役,看到徐釗他們過來,趕緊躬身行禮。
“大使,又有一艘扶桑過來的商船,上面滿載倭人,按報關文書上所說,足有五百三十人。”
一名書吏說著,將手里的一份文書,雙手呈遞給了徐釗。
徐釗皺眉接過文書,掃了一眼,開口吩咐道:“清點人數,核驗清楚,萬不可讓這些人鉆了空子。”
“是,大使。”
書吏領命而去。
等其走后,徐州這才對朱由檢介紹道:“朱郎中,這運送倭奴的艦船,最是讓人頭疼。”
“倭人從相貌上和我大明人很是相像,一個不慎,就有可能讓那些黑了心的商人鉆了空子。”
“每當有運送倭奴的艦船靠岸,市舶司都要派出大量人手,挨個核驗身份。”
站在朱由檢身后方正化,聽徐釗這么說,開口問道:“徐大使,方某記得崇禎二年的時候,陛下就曾下過旨意,大明境內嚴禁蓄奴,你們市舶司敢放他們入關,難道就不怕朝廷追究嗎?”
徐釗聞,輕輕搖頭道:“這些倭人,都是以募工的名義運進來的,陛下嚴禁兩京十三省蓄奴,但卻并未禁制雇傭異族人做工不是?”
“想必您幾位也清楚,工坊想要招募大明百姓做工,最低每月也要六枚銀元,放在過去,就是三兩銀子。”
“一家中型規模的紡織工坊,工匠何止千人?就按照一千人算,一個月的工錢就需要六千枚銀元。”
“如果使用這些倭人呢?一個月頂多一塊銀元,就算是要負責他們的日常吃喝,一個月一塊半銀元就差不多了,這中間差得可不是一星半點。”
“這還不算,大明百姓出來做工,每日最多也就五個時辰,但這些倭人呢?最少也要做滿六個時辰,甚至有些更狠的工坊主,會讓他們做滿七個時辰。”
徐釗的話說完,就見朱由檢的眉頭,已經緊緊皺了起來。
是,朱由檢對這些倭人也沒什么好感,但他覺得如果任由這些人這么干的話,將來一定會引發極大的問題。
關內將這些倭人變成了工坊的工匠,關外則是將大量異族用作農奴,這……
想到這里,朱由檢的腦海中,猛地想起了后世鷹醬家的南北戰爭。
大明現在的這個情況,怎么和他們這么像呢?
關外人口稀少,劃分給百姓們的土地,需要大量的異族奴隸去種植。
關內這些工坊主們,為了利潤最大化,不得不使用大量的倭人。
雙方現在還沒能互相影響,但隨著關內和關外的奴隸數量越來越多,一定會引發矛盾。
越想,朱由檢的腦仁就越疼。
算了,想不明白,干脆就將這件事直接掐死在萌芽中。
你們這些工坊主,借著大明的資源,一個個賺的盆滿缽滿,最后想把百姓們拋下?做夢!
心思瞬間通透的朱由檢,正欲開口說話,就聽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及近傳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