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表達了工部的意見后,郭允厚也站出來道:“陛下,臣附議,如果朝廷能夠允許民間使用最新的冶鐵技藝的話,對百姓和朝廷都是一件好事。”
郭允厚自然不會有意見,無論是民營還是官營,都要向戶部繳稅,如果能夠有更多的工坊,戶部收到的稅銀也會更多一些不是?
他們兩人沒意見,但不代表其他人沒意見。
郭允厚剛坐下,兵部左侍郎李邦華就站了出來。
“陛下,新式冶鐵技藝煉制出來的鋼鐵,可是能夠用來只要火器的,一旦泛濫,臣恐會釀出禍端。”
他這話一說完,警察部尚書王永光,也是悚然一驚。
“陛下,臣以為李侍郎說的有道理,據臣所知,新式冶鐵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都要遠超以前,若是有大逆不道之輩,心存野望的話……”
他們兩人的話,也讓其他人心里警惕起來。
施鳯來、孫承宗等人,也都不約而同的皺起了眉頭。
朱由檢對此倒不是很擔心。
無論是煉鋼還是火器,現在都是起步階段,單單指望朝廷,或許發展的速度會很慢。
但如果交給民間,憑借從宋以來的積累,說不定新的技術,會發生井噴。
高手在民間,這句話可不只是說說。
環顧一眼幾位大臣,朱由檢笑道:“朕以為,宋應星說的有道理。”
“大明在不遠的將來,對鋼鐵的需求量,只會越來越大。”
“與其因為產量不足,耽誤了朝廷大事,不如索性放開,借助民間的力量。”
“若是有意者,可以向當地府衙遞交文書,朝廷可以為其提供高爐圖紙,以及冶煉工藝,還可以派出工匠,幫他們建造工坊。”
“當然,這不是免費的,大光明殿那邊可是還有不少人需要養呢。”
“敢問陛下,不知這高爐圖紙和冶煉工藝,需要花費多少銀元?”
溫體仁目光灼灼的對朱由檢問道。
他們家在浙江也是大族,溫體仁自然有自己的想法。
朱由檢看了眼殿內的眾人,見不少人都看著自己,展顏笑道:“這件事,你們去和大光明殿、科學院商議吧。”
“所得銀錢,都交付大光明殿和科學院。”
“臣等遵旨。”
眾人聞,皆是喜笑顏開。
朱由檢似是想起了什么,又對眾人提醒道:“朕已經下旨建筑學院,在固安縣建造新的宮城,對各類物資的需求量很大,卿等如果有意的話,也可讓家人開設相應的工坊。”
群臣聞,皆是一愣,郭允厚的臉色瞬間就變得嚴肅起來。
只不過,不等他開口,朱由檢就發話了。
“當然,既是建造宮城,是供朕居住,那所需錢糧,自有朕的內帑支應。”
郭允厚的神色,登時就舒緩下來。
只要不是讓自己出錢,皇帝想給給自己建宅子,隨意。
雖是不知道皇帝的內帑,究竟有多少家底,但據他估算應該不在少數。
這么多錢花出去,不全都到了工坊和工匠們手里嗎?
戶部還能從中間抽取一層稅收,好事兒!
待群臣出了乾清宮,心里都像是長了草一樣。
他們這些人,雖然官俸都不低,且家里也都有產業,但誰也不會嫌錢多咬手不是?
能夠光明正大的賺錢,誰愿意去收受賄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