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二人一起來到文淵閣,瞿式耜、顧繼坤和王夫之三人,接到消息后,已經等在了門口。
“臣等參見陛下,陛下萬福金安。”
“免了。”
朱由檢抬手虛扶。
三人看到站在朱由檢身后的溫體仁,又齊齊拱手道:“下官等見過首輔。”
“三位先生無需多禮。”
溫體仁也趕緊客套了一句。
一行人簇擁著朱由檢進入文淵閣主殿,掃視一眼殿內一排一排的書架,朱由檢滿意的點了點頭。
“這才有個做學問的樣子嘛。”
瞿式耜有些尷尬道:“陛下,這些架子上,都是各地收集來的各式各樣的信息。”
朱由檢臉上也露出一絲尬色,但旋即又恢復正常,輕咳一聲道:“咳咳……那也不錯,報刊嘛,就是要讓百姓、士紳不出門就可知天下事。”
瞿式耜眼前一亮,拱手恭維道:“陛下真知灼見,臣佩服。”
朱由檢擺了擺手,隨意找了把椅子坐下,對幾人招呼道:“坐吧。”
“臣等謝陛下。”
待四人坐定后,朱由檢這才對瞿式耜道:“瞿先生,眼下大明報刊有多少人手?”
“回陛下,京城這邊的總衙這邊,現有吏員六十七人,負責篩選整理各地報上來的各式信息。”
“除此之外,報刊還在京城設立了一座印刷工坊,有工匠兩百三十余人。”
“各布政使司也都有大明報刊的分司,人數在數人到十幾人不等。”
朱由檢點頭道:“不錯,卿等在這么短的時間,建立起大明報刊的架構,朕很滿意。”
“朝廷在年前,命祖大壽和曹文詔二位總兵,對歸化城及土默特用兵的事,卿等都聽說了吧?”
聽朱由檢忽然提起這件事,包括溫體仁在內,幾人皆是露出不解的神色。
朱由檢則是繼續道:“前線的捷報已經進京了。”
“大同知府李樹出給朕和朝廷上奏,欲要在草原施行編戶齊民之策。”
“朕已經和首輔商議過了,命其在大同周邊的幾個部落試行。”
朱由檢說完這些,瞿式耜三人還是有些不明白。
顧繼坤試探性問道:“陛下可是想讓此事見報?”
朱由檢笑道:“大軍出征,戰而勝之,自當讓天下臣民都高興高興。”
下一刻,朱由檢的神色又變得嚴肅起來,繼續道:“除此之外,報刊也要調查一下如關內和關外的貿易額,以及大概的收益情況。”
溫體仁原本有些渾濁的眼睛,忽的一亮,開口道:“陛下是想吸引關內漢人出關?”
朱由檢微微頷首。
“據欽天監那邊觀測,山陜和北直隸等地的旱情,最近幾年都不會有大的改善,這些地方又人口稠密。”
“朝廷索性趁這個機會,大量往北移民,使漢蒙混居,接受圣人教化,一點點同化草原上的蒙古人。”
“用不了幾十年,北境就會長治久安,結合編戶齊民,或許可以徹底的解決北方游牧民族,對我漢地的威脅。”
朱由檢這番話說完,在場的幾人皆是暗自點頭。
從大明中期開始,這些地方的漢人,就開始零星的出關。
等到小冰河期和全球各地瘟疫結束后,內地的人口暴增,更是讓更多的人選擇出關謀生。
這些漢人出關,對蒙古草原的人口結構,經濟模式產生了劇烈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