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嬤嬤暗自咬牙,心知這頓打是白挨了。
屋里眾人皆是唏噓,說大姐兒找了個禍害回來。
正說著話,一個仆婦便在簾外稟報。
“大夫人,端王妃回來了,儀駕已到大門外……”
端王成婚多年無子,可把宮里的蕭貴妃急壞了。
當今圣上共有五個成年的皇子,除了昨年才剛及冠的太子尚未婚配,其余都已成家。
圣上很重子嗣,認為多子才能多福,繁衍子嗣是穩定江山社稷的根基,干系家國運數。
端王是最受寵的皇子,可他立府后,一個正妃,兩個側妃,卻只得了一個姑娘,半個帶把的都沒有。
膝下沒有麒麟兒,在皇子里,難免落了下風。
蕭貴妃早就想從掖庭里挑幾個美艷的宮女送過去,讓自家兒子擴充后宅,開枝散葉,可每次端王都以“子嗣之事,自當隨緣”為由,給她堵了回去。
這回兒媳婦倒是先想著了,入宮請安時,提了自家的妹妹…
蕭貴妃聽了無不應允,當即便商議了納妾的日子。
原本是一樁喜事,可宮里頭的消息不知為何,當天就傳了出去。
便有好幾個京中世家顯貴,悄摸地將自家女兒的庚帖八字和畫像,遞到蕭貴妃的手上。
太子頑劣不羈,遭帝王厭惡,皇后背靠謝家但生性羸弱,要不是礙于祖宗法度,東宮早就換了主人。
可祖宗規矩立下,不就是用來打破的嗎?
私下里,一群依附端王的朝臣都相信,他才是天下之主,早晚而已。
女兒要是為端王誕下長子,那就是大功臣。
蕭貴妃自然明白這些人的心思,要跟皇后和太子掰手腕,單單端王有賢名,仍是不夠的。
她也得倚仗人多勢眾。
蕭貴妃沒有仔細端詳那些女子畫像,便讓人將端王妃叫來,一番“大局為重”的教導,然后就吩咐她。
“都收下吧,等桓兒生辰,一并抬入府去。”
薛月沉氣得不輕。
把薛六弄到身邊是為擋災除厄,不得已的事。
沒想到她開了這個口子,那些人便借機把女兒塞到府里來。
薛月沉憋著火氣,借口回家看望長輩,領著仆婦侍女浩浩蕩蕩地回了尚書府。
大夫人得到消息,來不及換衣裳,便出門相迎。
母女相見,好一番寒暄,再一起到老太太的壽安院問安。
崔老太太許久不見這個嫡長孫女,摟在懷里心肝肉肉的噓寒問暖,幾句話下來,薛月沉身上的堅殼便碎了,抹著眼淚,對老太太和大夫人哭訴。
“兩個側妃,已夠令人生煩。這回還要再添五個。其中一個還是吏部侍郎家的嫡出幺女,貴妃的意思,她入府是要做庶妃的……”
王府里除了正妃以外,側妃,庶妃,媵妾,姬侍、通房,都是妾,不是女主人。
傅氏道:“你是嫡妃。怕什么?”
薛月沉默默垂淚,“嫡妃又如何?還不是要眼睜睜看著后宅不停進新人。”
端王妃秀外慧中,賢名在外,可天底下有哪個女子,愿意把自家夫君,往旁的女人床上推?
傅氏沉默,屋子里氣氛便有些凝重。
崔老太太親手剝好橘子遞到她的面前。
“乖孫,消消氣。”
傅氏也只能勸她,“王爺是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后宅,你也將目光放長遠些。”
薛月沉知道母親的意思。
端王將來要是克承大統,做了皇帝,那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她氣得過來嗎?更何況,李桓并不是耽于美色的男子,昨日袁側妃來請安,還在她面前埋怨,說好久沒見王爺的面兒。
崔老太太和傅氏,輪番地寬慰。
但薛月沉心里就像吃了一只蒼蠅似的,吐不出來。
她問傅氏:“六妹妹何在?”
從決定把薛六找回來,薛月沉一直忐忑。
“十年未見,不知六妹妹長成了什么模樣?可入得王爺的眼?”
傅氏沉著臉不說話。
崔老太太卻是一臉笑容,示意丫頭。
“去通知各房的姑娘,就說端王妃回府省親,讓他們前來拜見。哥兒們都在念書,且不要去打擾,等下學再來。”
丫頭笑著應聲:“是,老太太。”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