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皇帝,也有真龍天子之稱。
碧波涌起千堆雪,自有真龍平妖風……多么形象。
可這首詩的前四句,就只為了描寫去洞庭湖泛舟,想起始皇帝這番經歷,這么一件事嗎?
不可能!
白菲菲剛才說過,他無法理解“釋心”二字的意思。
于是,他將第二句詩翻譯成某人帶著某種心思,去了洞庭湖泛舟。
對嗎?
對。
這一句的關鍵,就在于“釋心”二字。
若是將此和我父母的身份聯系在一起……
我父親,人稱地藏。
我母親,人稱羅剎。
地藏羅剎,乃是佛家的名詞。
而佛教,又稱為釋教。
如此,便能關聯上了。
有人知道了某些消息,為了一件事,前往洞庭湖,這件事還和我父母有關。
而第二聯的詩,卻專門描述始皇帝游洞庭一事。
寫詩之人也好,我父母也罷,去往洞庭,一定和此有關。
那么,在始皇帝游洞庭一事中,有什么東西,是能引起我父母的注意的?
我隱隱有了某種猜測。
將這個想法壓在心底,我開始破譯第三聯詩。
黑云退盡,寓意雨過天晴,也寓意波折困難結束。
結合上文,或者寫詩之人,或者我的父母,應該得到了想要的東西。
但關于“殘星見”這一詞的翻譯,我和白菲菲有不同的理解。
尤其是和第四句“古秤吆買舍利安”結合起來時。
白菲菲的疑惑很有道理。
秤就是秤,為什么要強調是古秤?
只因古秤和今天的秤不一樣。
這和度量衡的變化有關。
如今的度量衡,采用的是國際計量法。
也就是十進制度量。
以重量為例,如今一斤等于十兩。
而在古代,一斤等于十六兩。
這也是半斤八兩一詞的由來。
而這一斤十六兩,也不是古人隨便衡量的。
乃是取自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以及福祿壽三星的星數總和。
古人認為,北斗七星主死亡和轉生,南斗六星生發孕育,福祿壽三星主福禍人壽和平生仕途出路。
三者合一,便是主宰人的一生。
因而,古代商人取這十六星的數量,作為計數,認為若有人缺斤少兩,便會遭受神罰。
在我看來,強調古秤,便是強調古秤所用的斤兩計數。
十六!
這正好是當初害死我父母的門派總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