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同時,這漢子抱拳行禮。
但他抱拳的方式很特別。
常規抱拳禮,當是以左手抱右手。
這叫“問吉”,也叫“吉拜”,表示行禮問候,以禮相待。
而若是左右手互換,以右手抱左手,則是“問兇”,也叫“兇拜”,乃是挑釁或者找茬時用的。
老時候,人們走南闖北,到處都講究一個規矩,也講究一個“禮”字。
有時候,只需一個姿勢,一個動作,就能判斷對方的意圖。
抱拳禮就是如此。
可這漢子的抱拳禮,卻在左手抱右手當中,將大拇指翹了起來。
這叫“朝天一炷香”,乃是西南地區一個會社的姿勢暗語。
剛才,我大喊“二郎擔山咯”,這伙挑擔工立馬跑了過來,替我們解圍。
只因這伙挑擔工,乃是一伙老江湖。
這里的老江湖,不是說年齡和閱歷,而在于他們的身份和背景。
他們號稱“肩挑兩頭,一頭俠義一頭恩仇”。
而這句“二郎擔山”,就是江湖人請他們出手的行話。
平日里,他們會跟普通挑擔工一樣,通過替人挑東西,干力氣活,掙辛苦錢。
可若是有人找上門,請他們出手,無論是替人尋仇,還是護人平安,亦或是與人火并,只需談好價,他們絕無二話。
但是,這個會社的人,十分團結。
因為這個團體誕生之初,就是為了互幫互助,避免自家兄弟被外人欺負。
所以,他才擺了“朝天一炷香”,想問清楚,我是否是自己人。
不僅如此,待會兒他還會問對方。
如果大家都是自己人,他不會幫著尋仇,只會努力替雙方化解仇怨。
可如果對方不是自己人,那就另當別論了。
我同樣擺出“朝天一炷香”,用西南的口音回答他說:“請兄弟伙替我拿梁子!”
此話一出,周圍的挑擔工,看我的眼神全變了。
不再是看陌生人,拿錢平事兒的態度,多了幾分親近。
此前他口中的“搭臺子”和“拿梁子”,同樣是兩個黑話。
搭臺子,就是替人說和,拿梁子,就是給人報仇。
現在喊了人,我自然不可能和這伙收廢品的輕拿輕放,大事化小。
他們先要強搶烏姨的東西,還要對烏姨動手不說,竟然還敢打白菲菲的主意。
不給他們點顏色看看,真以為我好欺負。
挑擔工們沒有立馬接活兒,而是對著收廢品的那伙人行禮。
“兄弟伙,拜的哪座山,過的哪條河?千萬莫要大水沖了龍王廟。”
光頭橫眼一瞧,數了數人數。
他們人數更多。
于是他自以為優勢在他,拉著臉往地上啐了一口,嚷嚷道:“呸!一群鄉巴佬,還敢在老子的地盤攬事兒?趕緊給老子滾,不然把你們全弄咯!”
一群挑擔工一聽。
得,這不是自己人。
剎那間,他們看對方的眼神全變了。
為首的挑擔工又問我:“兄弟伙,怎么個事?”
我解釋說:“這群散眼子,欺負屋里老人,還想吃欺頭,更過分的是,想欺負我屋頭婆娘。這可不是涮壇子,臊皮的事,是實打實的和我結梁子。”
“這事兒不能打讓手,請兄弟伙替我扎起。”
挑擔工們一聽,看著廢品站的一伙人,眼神冷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