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日,天子火速吩咐在長安南郊大興土木,耗費無數(shù)人力物力堆建一座規(guī)模極其龐大、氣勢恢宏的祭臺。隨后,便差遣數(shù)名宮中使者快馬加鞭地告知袁紹袁術(shù)兄弟,宣稱天子要親自祭奠袁隗。此消息一經(jīng)傳來,猶如一道驚雷在袁氏兄弟心間炸響,頓時惹得他們怒不可遏,氣血上涌。他們心中猶如明鏡一般深知,天子這般惺惺作態(tài),無非是妄圖以這看似仁慈的舉動堵住他們的嘴,令他們即便在朝堂之上遭受天子的肆意擺布,卻也因這般虛情假意、充滿算計的行徑而難以當(dāng)場發(fā)怒反擊。
    次日,圣旨如疾風(fēng)般迅速下達,傳旨文武百官以及尚未離開的諸侯一同參加祭奠袁隗及袁氏二百余口的亡靈。那一日,長安南郊人潮涌動,摩肩接踵,場面極其隆重莊嚴(yán)。那高聳入云的祭臺,由最上等的石料堆砌而成,四周精心裝飾著潔白如雪的綢緞與素雅清幽的花朵,香煙裊裊升騰,如輕紗般彌漫在空中,帶著絲絲縷縷的哀思。
    在長安百姓和文武百官的眾目睽睽之下,天子身著莊重肅穆的華麗禮服,神色凝重,邁著沉穩(wěn)的步伐緩緩走上祭臺。他雙手捧著祭文,聲音洪亮而飽含深情,那每一個字仿佛都帶著無盡的沉痛:“袁公隗,乃國之重臣,德行高潔,忠心可鑒。袁家世代忠良,為我大漢江山披肝瀝膽,鞠躬盡瘁。今遭此劫難,朕心痛如絞,涕泗橫流。袁家之高貴品質(zhì),如松柏之堅韌,無畏風(fēng)霜;似蘭芷之清幽,芬芳傳世。為國赴難,義薄云天,其英勇壯舉當(dāng)為后世楷模,永載光輝史冊。”
    袁氏兄弟作為袁家直系后輩,此刻只能身著重孝服,在一旁被動地接受著這一切。他們緊咬雙唇,雙目幾欲噴火,恨得頭痛欲裂,仿佛有千萬只螻蟻在啃噬著內(nèi)心。然而,他們卻礙于當(dāng)前的場合和自家的名聲,無法當(dāng)場發(fā)難。那緊攥的拳頭,因過度用力而關(guān)節(jié)泛白,微微顫抖的身軀,無不透露出他們內(nèi)心洶涌澎湃的憤怒與深深的不甘。然而,在眾人面前,他們還需強忍著怒火,努力擠出悲痛感激的模樣,這對于一向心高氣傲、不可一世的袁氏兄弟來說,無疑是一種生不如死的極大折磨。他們的面容扭曲,肌肉抽搐,心中暗暗發(fā)誓,此仇不報,誓不為人。
    天子站在高高的祭臺上,看似專注于祭奠儀式,實則目光悄悄地來回打量著袁紹和袁術(shù)。他的眼神深邃而隱晦,在兩人身上短暫停留后,又望向了不遠處的公孫瓚,心中不禁暗自得意起來。
    先是在朝堂之上,天子鄭重宣布選娶公孫瓚的女兒為妃,這一舉措無疑是給了公孫瓚極大的榮耀與安撫,讓他那顆原本搖擺不定的心瞬間安定,甘愿為天子效命維護。其次,對于袁術(shù)追擊董卓余孽的請求,天子斷然拒絕,沒有準(zhǔn)許。這般明顯的區(qū)別對待,無疑是有意挑起袁術(shù)與公孫瓚之間的爭端。然后,天子更是趁勢坐實公孫瓚幽州兵的歸屬問題,強行撥掉一半歸天子所用。
    天子明知道這一系列舉動定然會激怒袁術(shù)和袁紹,可他依然毫無顧忌。接著又在長安南郊大肆操辦祭拜之事,對袁隗百般稱贊,將袁家四世三公忠君愛國的事跡大肆宣揚,奉為世人的典范。如此一來,除非袁紹、袁術(shù)全然不要臉皮,不顧及自身的榮譽和家族的名聲,才會撕破臉來,公然與天子為難。面對如此堂堂正正、看似光明磊落實則暗藏玄機的陽謀,袁紹袁術(shù)身為臣子,即使心中有萬般的不愿、千般的憤怒,此刻也只能忍氣吞聲,將這口苦水硬生生地咽下。
    而隨天子祭祀的聯(lián)軍首領(lǐng),心態(tài)各異。那些心存漢室的人,恨不得自己也能像袁隗一樣被立碑銘記,流芳百世;而其他諸侯則只想著趕緊結(jié)束祭祀,返回各自的封地,從此當(dāng)家作主,不受朝廷的約束。
    人群中,曹操暗自心驚。他沒想到天子的手段如此高明,先是在朝堂上宣布選公孫瓚女兒為妃,穩(wěn)住了公孫瓚的心,讓他甘心為朝廷效力。然后又利用袁術(shù)請求追擊董卓余孽的機會,挑起了袁氏兄弟之間的爭端。最后,天子又在長安南郊大肆祭-->>拜袁隗,稱贊袁家四世三公忠君愛國,為世人的典范。這一系列的舉動,足以顯示出天子對人心的把握,讓曹操心中因為董卓禍亂天下,漢室威嚴(yán)掃地而躁動的心也稍微熄滅了一點。
    祭臺旁的盧植看著天子雖然稚嫩卻充滿智慧的臉龐,心中暗自欣慰。他不愧是漢靈帝的嫡子,與他的父親相比,心智竟絲毫不差。在如此復(fù)雜的局勢下,天子能夠巧妙地運用手段,維護漢室的尊嚴(yán)和權(quán)威,實在是難能可貴。
    而人群后的劉備則遠遠地看著,若有所思。他深知天子的手段高明,但自己的一腔抱負又不知何時能實現(xiàn)。他不禁喟然長嘆,感嘆時運不濟,命運多舛。但他并沒有放棄,心中依然懷著興復(fù)漢室建功立業(yè)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