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江都
船只停泊在犍為縣,蕭夏扶起妻子下船走一走,其他四人則結伴去縣城逛街去了。
“剛才出塵告訴我,她搬去下層和李大姐一起住,說你同意了。”
蕭夏點點頭,“她其實是考慮你太擠了,不方便,她搬走,我住小青那里,你的侍女就可以住外間。”
“哦!原來是這樣,其實兩個侍女也不是很擁擠。”
“你由她吧!她還想去貨船,被我制止了,就這樣了,她和李大姐關系很好。”
崔羽便不再堅持,點點頭道:“等到了江陵,換了大船就好了。”
或許是關系越來越融洽的緣故,張喬也漸漸開朗起來,也和眾人有說有笑,有時也給大家說起青城山的故事。
船隊終于出了長江三峽,這天下午,船隊抵達了江陵,江陵這里已經停泊了十艘萬石大船,其中最大的一艘足有兩萬石,是西梁皇室的龍舟,已經被江陵官府修葺一新。
龍舟有四層,實際上就是在船只中間修建四層閣樓,面積很大,一層閣樓便有幾十個房間,后來的天子南巡船隊中的龍舟就是來源于此。
有了充足了房間,侍女和仆婦們也搬到大船居住,包括崔羽的產婆也一起搬上來了。
船隊繼續出發,帶著三萬軍隊浩浩蕩蕩向東而去
由于太子遇刺,天子不得不中斷巡視,趕回了長安,太子楊昭也送回長安救治。
七月中旬,天子楊廣宣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把天下劃為十道二府,分別是隴右道、河西道、關中道、劍南道、河東道、河北道、河南道、江南道、兩湖道、嶺南道,另外還有京兆府和東都府。
每個道設立三使司,都觀察使司、都轉運使司和都團練使司,由朝廷派三使,分別負責監察、轉運和府兵訓練。
八月初,天子宣布開始遷都洛陽,遷都洛陽是一個很龐大的工程,包括皇宮和官員搬家,物資糧食搬運,文書檔案搬運,至少到年底才能初步搬完。
天子楊廣又任命蕭夏為南方運河開鑿使,負責完善邗溝和疏浚江南運河。
隋朝的江南道就是將唐朝的江南西道、江南東道和淮南道合三為一,北起淮河,南到建安郡、西止九江郡,東到大海,建安郡就是今天的福建,隋朝還沒有怎么開發,只有閩縣、建安、南安和龍溪四縣。
江南道地方很大,包括今天的江蘇、浙江、上福建、安徽和江西以及上海,但隋朝的江南道核心地區,還是從前的南朝富庶之地。
江南道總管府所在地還是在江都縣,這里一直是隋朝統治江南地區的政治中心和物資轉運中心。
對于蕭夏而,卻是衣錦還鄉。
八月上旬,蕭夏的大軍和船隊艱難跋涉數千里,終于抵達了江都縣,軍隊駐進了江都大營,修整十天。
其次是確定官署,原來的揚州大都督府已經被拆除,后來在大都督府原址上修建了江都行宮。
兩個月前,天子旨意到達江都,同意把將江都行宮改造為江南道總管府和晉王府。
江都行宮位于北城外的瘦西湖湖畔,是由百官官署和后宮兩部分組成,總占地二百五十畝,四周修建了高高的宮墻,有一條筆直專門通道直通城內,通道兩側都有圍墻,道路兩側種滿了桃樹和李樹。
改造主要是新修建一座很高的夾墻,將總管府和晉王府一分為二,又各自修建了進出的大門。
原來的官署部分已修繕一新,掛牌為江南道總管府,和別的道不一樣,江南道是晉王坐鎮,屬于軍政統管,下設尚書行臺、監察司、轉運司和團練司、提刑復核司等等四司一臺,下面-->>再細設各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