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軍名將
來護兒笑道:“龍船我怎么會不記得,那是五年前先帝去江都時下榻的船只,當時先帝從洛陽乘船去江都,受運河限制,乘坐的船都比較小,后來返回襄陽時換了船,都是江陵的船只過去,把先帝接到襄陽。”
“江陵船只的船況如何?”蕭夏又問道。
來護兒搖搖頭,“目前不太好,五年來只有很少一部分船只得到維護,大部分船只都沒有得到任何維護修繕,很多船只甲板開裂,船壁變形,令人觸目驚心,也讓人扼腕痛惜?!?
“那為什么不進行維護呢?”
來護兒嘆口氣道:“船只的保養維護開支很大,需要耗用大量人力物力,一千多艘大船,光憑江陵郡的財力怎么可能承受得了,必須要朝廷撥錢,我年年向朝廷提請船只維護撥錢,但從來沒有任何結果,后來我托人私下問了戶部,才知道戶部認為現在天下承平,不需要用戰船,加上維護開支巨大,一艘船的徹底維護就要上百貫,那可是有一千多艘船??!”
“一艘要上百貫!”蕭夏也嚇一跳。
來護兒點點頭,“每年的普通維護要不了那么多,但畢竟五年沒有維護過了,必須要徹底的大維護、大修繕,那就要花錢了,首先船要上岸,桐油里里外外要刷上三遍,任何一個角落都不能遺漏,破損的地方要重新換掉,桅桿要拆下來重新上油,繩子和船帆都要全換,當然還要加上人力工匠開支,殿下算算看,一艘船要不要百貫錢?”
蕭夏明白了為什么朝廷不批錢,一批錢就要十幾萬貫,朝廷哪里舍得,何況又不是戰爭急需,朝廷當然舍不得花這么大一筆錢。
和來護兒的一番話,蕭夏心中有數了,只要江南道總管府肯付出十幾萬貫錢的代價,朝廷一定會同意把江陵的船只轉到江南。
蕭夏并不急于招攬來護兒,一則他還在丁憂,二則船隊還沒有到江南,船隊到了江南后,他再招攬來護兒,那容易多了。
蕭夏又閑聊幾句,便告辭走了。
蕭夏返回江都,來到總管府署衙,署衙是各使司的具體職能機構,比如尚書行臺,它下面就有十幾個職能機構,官吏署、內務署、軍器署、稅署、田畝財產署、地方倉署、礦山林業署等等,再比如觀察使司下面也有監察署和采訪署,一個對官,一個對民。
這些署衙原本都在總管府內,現在越來越不方便,總管府便在城內緊靠小城門之處,征用了城隍廟和縣衙倉庫的百畝土地,修建五座很大的建筑,作為總管府的外府,各個署衙便遷到這里辦公。
五座建筑中,占地最大的是尚書行臺署衙,其次是觀察使司和轉運使司合用的署衙,再其次是提刑按察使司的署衙,
水軍名將
比如明朝皇帝派出大量宦官去各地辦事,這就屬于公開的情況。
蕭夏來到幕僚府,這里也有他的一處官房,蕭夏在官房坐下,吩咐道:“去把李鹿鳴找來!”
由于張亮出任團練使司通判,他的情報署便交給了李鹿鳴,現在李鹿鳴出任情報署總管。
情報署就幕僚府下面的一個機構,不屬于官府。
不多時,李鹿鳴匆匆趕來,躬身行禮,“參見殿下!”
蕭夏笑道:“我讓房玄齡把調查鹽業的任務交給總管,他給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