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思想,集中力量
    當常浩南說到這里的時候,他故意停頓了一下。
    顯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馬上從理論的高度接受這個概念。
    不過他也早就想到了這一點。
    “剛才劉永全同志做過的報告,講到了壓氣機彎掠葉珊的造型設計方法,我這里也恰好有一個算例。”
    常浩南放出了下一張ppt,上面是一個形制極其復雜的大展弦比葉片。
    “各位可以跟我一起,同步體驗一下這個‘超高負荷吸附式彎掠聯合前緣邊條葉片’的設計過程。”
    這個名字直接把不少人給逗笑了。
    眾所周知,名字越長,實力越強。
    不過90年代末這時候,國內的風氣還沒被歐美帶壞,這種帶著一連串形容詞的名字尚不太多見。
    而一些敏銳的人會發現,常浩南還把葉片前面的幾個形容詞分別用不同顏色標注了出來,似乎還是有意要強調這一點。
    果然,他緊接著解釋道:
    “注意我們這個葉片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同時考慮,并且相互之間還會產生影響的幾個要素。”
    “高負荷,意味著單級升壓比高,葉形本身的效率必須足夠;吸附式,說明應用了控制葉片附面層分離的多縫吸附式葉型;彎掠聯合,表明同時應用了彎掠設計,葉片是一個三維空間內的非對稱復雜形狀;最后的前緣邊條,意思是我們還考慮了端壁效應對壓氣機葉片效率產生的不利影響,并且希望能盡可能減小這一影響。”
    剛剛的笑容不見了。
    搞設計,限制因素越多,顯然難度越大。
    而這個“超高負荷吸附式彎掠聯合前緣邊條葉片”顯然是buff拉滿的那種類型。
    一般遇到這種情況,都是分別對這幾個設計要素進行優化,最后組合起來再上臺架進行實機測試,一點點微調參數。
    這種要在紙面設計階段就同時考慮的,絕對屬于以前不敢想的玩法。
    但大家的笑容并不會消失,只是轉移到了常浩南的臉上:
    “雖然稍微有些復雜,但作為一個算例,它肯定足夠典型。”
    “那么我們一步一步來,首先是給出一個最簡單的彎曲葉珊造型……”
    “……”
    在有著算例輔助的情況下,大部分工程師出身的研究人員總算是逐漸理解了常浩南所提出的這套全新方法。
    最開始是一維,然后發展到二維,再接下來是準三維……
    那現在這個叫做全三維,聽上去似乎也是順理成章。
    但在座的畢竟都是專業人士,在聽懂之后幾乎馬上就能意識到,這種全新理論給航空發動機設計領域帶來的影響絕對不像是它的名字那樣平平無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