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直接就是一個懵逼:
“跟誰合作?”
“哦……蘇是指蘇丹,不是蘇聯……”
海誼德也很快意識到了這段話里的歧義,笑著解釋道。
“那未免也有點太急了,今年年底前……就這幾個月的功夫,油田設備都造不好吧?”
其實常浩南跟石油工業沒啥直接聯系,本來也沒指望真從對方這獲得什么有用的消息。
只不過飯桌上嘛,總得找點事情吹逼。
就當是做口腔體操了。
然而沒想到海誼德畢竟在國企里面浸潤多年,哪怕不是本系統的事情,也著實了解不少:
“油田本體95年的時候就已經動工了,結果最近通用電氣那邊突然拒絕向這個項目出口燃機……”
“通用電氣……”
常浩南也是心下了然:
“估計是擔心咱們借著這個項目的由頭,把燃機用到軍艦上面吧……”
跟渦噴14的航改燃類似,l2500系列燃氣輪機也不是只有艦用型號。
理論上發電燃機并不在限制出口的行列里。
但理論歸理論,實際歸實際。
美國在波音麥道并購案上吃了那么大一個悶虧,又不可能為了這點事放棄華夏市場,肯定要干點什么惡心你一下。
“本來轉向西門子采購也是可以的,但是那邊的動作太慢了,說要99年才能到貨,而且還是附加一大堆條件,后來華夏石油一氣之下就緊急轉向國內采購……”
這也是進口設備的一個大問題。
機床也好、燃機、乃至是通訊設備服務器這些東西也罷。
無論生產還是維修,周期都太長了。
對于很多大規模企業來說,花錢多點其實還能忍,但動不動就要停工就太糟心了。
所以很多時候,哪怕國產設備性能稍微差一點,也總能擠出一些市場。
“95年就開始建油田……那華夏石油動作很快嘛……”
在2010年附近的時候,蘇丹確實短暫地成為過華夏主要的原油供應商,不過常浩南確實沒想到華夏石油竟然出海這么早。
而這也恰好是他很感興趣的一個方向。
畢竟火炬集團未來也必定是要有海外業務的。
得益于金陵汽車那邊的關系,連廣告位都已經準備好了。
“現在國家對于企業出海有什么政策沒有?”
“這我就不知道了,咱們航空領域的對外合作政策是總公司層面統一負責的,跟咱們這些二級企業沒關系。”
海誼德搖了搖頭。
又低頭吃了口菜之后,他才突然想起來,常浩南雖然一直跟他們一起工作,但嚴格來說并不能算航空工業系統里面的人:
“哦,浩南同志你還管著一家科學院系統的國企是吧……”
“對,小公司,剛剛起步。”
常浩南點了點頭,同時擺擺手示意海誼德低調:
“現在也有一些外國企業聯系我們,想要成為我們主打產品的用戶,但是因為政策問題,暫時只能通過建立合資公司的方式在國內使用。”
“這個么……”
經驗老到的海誼德自然不會相信常浩南那什么剛剛起步小公司的鬼話,torch
ultiphysics雖然用戶數不多,但個頂個都是大的研究機構和國企,現在不賺錢是因為還在試用期,等轉入正式版本,分分鐘就能賺麻。
“出海有關的問題,你要是想了解,可以咨詢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他們主管這一塊。”
“就算沒有國家層面的統一政策,以浩南同志你的關系,要個特事特辦的權限應該也不難……”
(本章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