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一個拼前途的人和一個等退休的人,心態自然還是有所差別的……
……
毫不意外地,nsk集團這次“別開生面”的道歉發布會迅速引起了軒然大波——
沒有責任人、沒改質檢體系、甚至連具體的賠償方案都沒有。
哦,合著你們的道歉,真就只是道歉,鞠個躬再說一聲“私密馬賽”就完事了?
態度非常好,但下次還敢犯。
你給我翻譯翻譯,什么叫“樣品檢測和出庫過程中存在一些違規和疏漏”?
意思是你們公司完全不知情,都是臨時工干的唄?
要點臉嗎?
最早發現問題的歐直集團倒是還沒說什么,但菲亞特馬上就不干了。
雖然經過試驗,證明虛標性能不會對車輛安全性產生影響,但整件事情里面,他們的損失仍然是最大的。
因此,幾乎是在nsk的發布會一結束,后者就緊接著召開了自己的發布會,表示絕對不會接受這樣的解釋,一定會維護市場權益云云。
緊接著就反手提交了一個2300億意大利里拉(約合14億美元)的巨額賠償要求。
歐洲特色巨額賠款,不得不品嘗。
顯然,在諸多齊備的證據面前,nsk集團幾乎不可能勝訴,最多也就是把賠償金額給減少一些。
在法律程序以外,業內同行的譴責也紛至沓來。
甚至有不少日本企業都加入其中,其中一些的聲量還尤其大。
總之,無論結果如何,經過這將近一個月的折騰,nsk集團的名聲,無論是在業內,還是在消費者心目中,基本都已經垮了。
甚至讓部分人開始在購買汽車等大宗消費品時,逐漸關注起具體的零部件供應商。
但另一方面,菲亞特和nsk之間的口水仗也確實把幾乎全部歐洲媒體的眼球都吸引了過去。
人們習慣性地認為,這應該屬于個別案例。
君不見全世界的同行都在爭先恐后地跟他們劃清界限嘛。
而隨著激動人心的罵戰逐漸轉化為繁雜且無聊的法律問題,事件的熱度也逐漸開始降溫。
畢竟,吃瓜群眾也是會審美疲勞的,每天都看一樣的事情,很快就會感到厭倦。
只不過,偉大的編劇,總能讓情節高潮一輪接著一輪。
兩家來自華夏的公司——興澄特鋼集團和洛邑軸承集團分別在德國和法國的地方法院,起訴日本椿中島株式會社和ntn株式會社。
二者聲稱后兩者最近半年銷往歐洲的產品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從他們手中進貨,再貼牌出口的。
甚至同時還附上了己方產品所用材料的檢驗特征。
各個用戶或者制造商可以根據這一特征判斷手里的產品到底屬于日本原廠,還是華夏產品貼牌。
原本,這種新聞其實未必會得到太多關注。
奈何正好趕上了菲亞特和nsk打口水仗的風口,剛剛吃膩了前面一個瓜的圍觀群眾,自然會被這個同類型但不同劇情的事件給吸引過去。
常浩南甚至不滿足于單調的紙質媒體和電視新聞,轉而贊助了幾期電視節目。
節目中,主持人從不同汽車品牌的售后購買了幾批標著ntn品牌的輪轂軸承,不拆包裝直接送檢,看看其中到底有沒有符合兩家華夏企業所說特征的樣品。
而這一測,可就免不了有人破防了。
(本章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