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臉上表情愈發擰巴的姜甫和,常浩南有點擔心自己是不是哪里刺激到了對方,小心翼翼地又試探著喊了一聲。
“啊?”
“哦……”
姜甫和決定
令人糾結的垂直起降
所以榨不到10一級推重比屬于情理之中。
-->>否則俄國人自己也不用后來再費勁去開發al41f和al51f了。
不過這種時候,肯定還是應該讓對方繼續往下講。
因此,他故意做出一副疑惑的表情,甚至為了配合自己不太逼真的演技,還專門調整了一下坐姿:
“還有這種事?”
“是啊,后來就準備在它的設計基礎上應用一部分新技術,做個3-8-1-1或者3-7-1-1結構的四代核心機出來。”
講到這里的時候,姜甫和靠在椅背上,卻并沒有感到預想之中的心悸,大約是已經釋懷了:
“結果我們這邊還沒正式開始動作,就被劉院士叫過去參加了你們太行項目的那個設計評審會,發現這個思路竟然已經被搶先了,而且完成度還非常高。”
“雖然國家這兩年對航空產業的投資增加,但顯然也不可能同時支持兩個類似的航發項目,可是話說回來,r79的技術資料是我們院自籌的資金,總也不可能就這么扔著,最后想來想去,就只剩下讓它重操舊業這一條出路了。”
這下子,常浩南總算是知道,對方從今天早上開始,一直持續到剛才的那種怪異神情是怎么回事了。
原來自己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差點把別人寄予厚望的項目給搞死——
雖說在原來的時間線上,這個r79核心機衍生出來的項目最終也一樣無疾而終,但至少在現在的姜甫和看來,“罪魁禍首”肯定是他常浩南跑不了了。
稍微停頓了一下,順便再次調整一波心態之后,姜甫和又繼續道:
“垂直起降這塊,到現在我們也研究了小一年功夫,其它部分都還好,就是這個升力風扇和主風扇之間的推力不好平衡,我們用老型號發動機做過幾次模擬測試,推力波動很大,真要裝在飛機上,恐怕起飛到一半就得翻車。”
“所以,剛才聽到您說可以用分布式控制增益矩陣來提高推力控制的精度和穩定性,我才想著,能不能把這個技術也用在我們的型號上面。”
“技術上肯定是沒問題……”
常浩南低著頭正準備分析一下這個垂直起降項目的利弊,忽然捕捉到了對方口中的一個關鍵詞:
“等等……你剛剛說……升力風扇?”
“是啊。”
姜甫和點點頭:
“雅克141那個主發動機加升力發動機的方案我們也研究過,雖然原理比較簡單,但是升力發動機在平飛的時候完全用不上,死重實在太大,而且更主要的是,在不同發動機之間做升力平衡難度實在太高。”
“所以我們就想著,能不能用一臺發動機,但是把推力通過兩組風扇輸出,這樣至少平衡性方面能稍微容易做一點,當然對于發動機本身的需求就更高了……”
聽到這里,常浩南也不由得感慨,華夏在航發領域,其實還是有些能人的。
要知道這功夫大洋彼岸的jsf項目還只是幾個ppt,x32和x35的垂直起降型號都還沒影子,相關技術方案也只有一些只片語而已。
也就是說,姜甫和他們的思路絕對是不落后的,只不過受制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很多想法都發揮不出來罷了。
有鑒于此,常浩南把已經到了嘴邊的婉拒之詞給吞了回去:
“垂直起降發動機,也確實是有前景的技術。”
“這樣,等渦扇10的測試告一段落之后,我會把分布式控制增益矩陣相關技術系統性地整理成材料。”
“至于主持項目……”
常浩南擺了擺手:
“渦扇10的a型和b型完成之后,下一步應該就是把它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