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
栗亞波的發現
然而碳纖維的特性決定了用普通刀具很容易導致材料撕裂、纖維拉出、殘余應力過大的問題。
所以碳纖維部件,尤其碳纖維結構件的加工成本和工時一直居高不下,哪怕是價格高昂、利潤率極高的遠程寬體客機,也禁不住大量使用。
一直到二十多年以后,占據最主流的復材加工方式也仍然是機械加工,只是技術人員通過多年以來海量的實踐經驗和大力出奇跡的力學計算,大大降低了加工損耗而已。
然而這兩種辦法,對于2000年的華夏來說,顯然都沒條件。
所以常浩南才建議栗亞波主攻一些奇技淫巧。
比如激光或者水射流。
后者又在查過一些資料之后被戰略性放棄。
于是就剩下激光加工這一個路數了。
只是就栗亞波的實驗結果來說,眼下的效果似乎還不如機械加工。
后者好歹還沒有熱效應呢……
不過,常浩南倒也不是太著急。
按照原來的時間線,航空航天領域真正做到“大規模”應用碳纖維復材,尤其是涉及到結構件的部分,那都是2010以后的事情了。
所以,他還是安慰了有些失落的栗亞波兩句:
“沒關系,你這項目才開始不到一個月,后面還有的是時間……”
常浩南說著找了張椅子坐下,半開玩笑地繼續道:
“而且,就憑你現在這些成果,估計都能直接去投nature……”
他實際上是想說的是可以投nature的大子刊nature
aterials,只是話到嘴邊才想起來這個期刊好像是21世紀初才創辦的。
所以說到一半就戛然而止了。
“nature還是太難了吧……”
栗亞波只當常浩南說的就是nature本身,當即搖了搖頭:
“用激光加工碳纖維是大概四五年前就有人提出來的思路,我只是稍微往前推了一點,而且加工超薄板也沒什么應用價值。”
常浩南則擺了擺手:
“就是因為沒有應用價值才讓你隨便發,真能用的話就得去注冊專利了……”
然后也沒有再多解釋什么,干脆回到論文的話題上:
“你可以再用torch
ultiphysics或者aterials
studio稍微做幾個動力學模擬,結果準確性差點問題不大,只要定性角度能解釋就行,到時候可以發個jacs,或者再等等,發我們自己的jcas……”
aterials
studio是aelrys公司在2000年年初才開發的一款數值計算軟件,因為是專精于分子動力學計算,加上還借鑒了不少torch
ultiphysics的內容,所以在這個領域的表現不比后者差。
不過這一次,栗亞波卻沒有接著常浩南的話茬繼續,而是突然話鋒一轉:
“說起模擬,老師,我之前確實用torch
ultiphysics模擬過熱燒蝕對cfrp材料的作用效果。”
“結果怎么樣?”
對于非金屬復材的模擬準確性,常浩南并沒有抱太高的期望。
栗亞波此時已經坐回到了電腦前面:
“按照慣例,為了加快計算速度,我們都是只模擬10s的燒蝕效果,確實跟您之前說的一樣,在碳纖維上的準確性很差。”
“不過前幾天,我有一次睡覺之前輸錯了模擬持續時間,輸成了1000s,也就是1秒,然后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