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定型鑒定,以及未來的打算
必須承認,杜弗羅的猜測,已經非常接近真實情況了。
在常浩南開發的工藝流程當中,確實需要把待加工零件浸沒在中性鹽溶液當中。
實際上,單就這一步來說,如果能像前者那樣,用與激光器同軸的電液束沖刷工件而不是單純浸泡,那效果還會更好。
只是華夏在微型閥泵這方面確實比較落后,所以最后才用了這么個大力出奇跡的辦法。
然而,常浩南當初用來欺騙競爭對手的那篇文章確實過于有效,再加上些許思維定勢,導致杜弗羅錯過了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
脈沖激光。
當然,那篇論文不可能永遠有效。
早晚有一天,大家會發現熱效應是條死胡同。
而且,隨著華夏這邊逐漸開始大規模應用超短激光加工技術,相關消息也不可能一直被捂住。
但就算那一天提前到來,影響也不會很大。
激光的非熱加工在原理上就跟過去常見的熱加工完全不同。
把工藝當中的連續激光改為脈沖激光,并不是單獨換個激光器就完事了,還涉及到一系列相互作用模型以及數值算法的更新與開發。
這些工作,在有系統協助的情況下,常浩南都斷斷續續花了一年多才勉強完成。
別人就更不用說了。
再者說,當大家的研究到了只差臨門一腳的時候,常浩南還可以趕在別人之前,把幾個關鍵專利給搶注下來。
除非有人狗運逆天,直接從工藝參數的無數種排列組合當中試出正確結果。
那常浩南就要開始考慮,是不是有亮平說著把一個貼著條子的信封放到常浩南面前。
聽到這個單位,后者趕緊把視線從電腦屏幕上挪開,用最快的動作拆開。
軍兵種裝備局,總裝備部下屬的二級單位。
雖然級別并不很高,但卻負責主管海空軍和亮平:
“老章,你馬上擬一個通知給606所,把情況說明一下,告訴他們準備在二月初迎接工藝考核,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最好能趕在春節之前收尾!”
這份文件的內容總結起來,就是甲方已經基本認可了渦扇10的性能和穩定性,并表示可以組織生產定型鑒定了——
相比于設計定型,當前的國軍標并未對生產定型的具體流程做出詳細規定。
只是寫明了生產定型應當包含組織工藝和生產條件考核、部隊試用、生產定型試驗、組織生產定型審查和審批四個部分。
一般來說,在小批量試制和交付的過程當中,就可以順便完成其中的
生產定型鑒定,以及未來的打算
這個過程并不像設計定型那樣,包含大量高風險的極限測試,主要是一些生產現場和書面的審查工作。
甚至會顯得有些無聊。
但對于常浩南和整個項目團隊來說,卻是最重要的里程碑。
意味著渦扇10ab兩個型號已經技術狀態凍結,可以結束小批量試制,正式進入量產階段了。
別小看這幾個字的差距。
很多裝備,一直用到退役,可能都還頂著“小批量”的帽子沒摘掉呢。
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后,常浩南就可以真正從渦扇10項目本身中解放出來,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新的挑戰當中去了。
……&lt-->>;br>三個星期時間很快過去。
渦扇10的生產定型,一切順利。
甚至順利到有些出乎常浩南的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