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里,芙蓉園里發生的事徹底傳開了。
“蜀王一首詩壓全場,一首詞讓孔學士都動容!
結果太子的人輸不起,動刀子了!”
西市茶鋪里,漢子們唾沫橫飛。
“那詞,‘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要不是秦家小姐出手擋下刺客,蜀王就懸了!”
有人補充。
“秦小姐那身手!東宮這次臉丟大了!”
眾人附和。
“蜀王是真本事!文壓群儒,武…呃,有人護著!”
最后總結。
芙蓉園的兩首“神作”和李恪遇刺、秦紅梅救場的事,
成了最熱的談資。
酒樓說書人連夜編出新段子,場場爆滿。
連恪記的琉璃鏡都跟著大賣,
仿佛買了就能沾上蜀王的“仙氣”。
蜀王府,李恪手臂吊著。
長孫沖興奮地講著市井傳。
“行了,再傳下去,我快成神仙了。”
李恪擺手打斷。
“恪哥,你現在就是長安城這個!”
長孫沖豎起大拇指,“連帶著我出門都有人打聽!”
李恪失笑。
管家送來素雅信封:“殿下,杜府帖子。”
李恪展開,清麗小楷,落款“明月”:
“蜀王殿下臺鑒:
前日殿下大作,令人嘆服。
府中偶得前朝殘卷,內涉光影之論,
似與殿下格物之道相合。
兼聞殿下于‘長短句’別有心得。
若殿下得暇,明日午后,寒舍后園菊圃一敘,
賞孤本,論格物詞道?
靜候佳音。
明月拜上”
李恪摩挲著紙面。
杜明月主動邀約?
芙蓉園那點傷,值了!
他壓下高興,沉穩道:“備回帖,說本王明日準到。”
第二天午后,秋陽正好。
杜府后園菊花開得盛。
李恪被引到臨水八角亭。
杜明月已在等候,淺碧襦裙,素銀簪子,
比詩會那晚更顯溫婉。
“殿下。”
杜明月起身,目光掃過他吊著的手臂,“傷可好些?”
“皮外傷,無礙。”
李恪坐下。
石桌上攤開一冊泛黃書卷,旁邊放著錦盒。
侍女上茶后退下。
杜明月指著書卷:“殿下請看,此卷提及‘光至影生’、
‘鑒者近中則見大’等語。
殿下造出清晰琉璃鏡,必深諳此道?”
她眼中是真切的求知。
李恪細看,果然是光學片段。
他點頭:“姑娘慧眼。此卷所,正是光行直線、
小孔成像及鏡面反射之理。”
他打開錦盒,拿出小琉璃鏡和平板玻璃樣品。
他拿起玻璃對著亭外菊花:“光從空氣入此琉璃,
路徑會偏折,這叫‘折射’。
光遇背面光滑處,則被‘反射’回來。”
他用茶水在桌面畫圖,“琉璃鏡背面覆水銀或錫箔,
使其光潔,便能清晰映照。
鏡面平整,像不變形;彎曲,則像放大或縮小。”
又指平板玻璃,“此物若夠大夠平,置于窗上,
雖不能清晰映人,卻能讓更多光線透入,
使室內明亮。”
杜明月聽得專注,手指無意識描摹光線。
聽到“室內明亮”,她眼眸一亮:“若整面墻皆以此琉璃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