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甜絲絲的勁兒喲,他個老宦官看了都眼熱。
蘇晚晚身子立即緊繃,輕輕一掙,掙脫他的懷抱。
讓她進宮,不如直接殺了她。
陸行簡神色淡淡:“不必。宮里還不消停,這里反而安全些。”
還有“不祥之兆”和“災星”一事沒解決。
蘇晚晚若是出現在宮里,很容易又被當成靶子針對。
這也是他特意沒帶蘇晚晚一起回城的原因。
一來怕路上再有個什么意外波及到她。
二來就是擔心張太后那邊再次朝她發難,自已又顧及不上。
蘇晚晚喝完藥,陸行簡給她遞過漱口水,細心地把她唇邊的藥汁用帕子拭去。
鶴影站在一旁,暗自感嘆。
皇帝認真照顧人起來,比她這個貼身丫鬟也不遑多讓啊。
李總管看看天色,輕聲提醒:“皇上,該回宮了。”
陸行簡看向蘇晚晚,揉揉她有些凌亂的頭發,“還有什么想問的?”
蘇晚晚思慮了一會兒,問:“我的護衛們,現在情況如何了?”
陸行簡的臉色有些意味不明,“我還以為,你會先問榮王。”
“皇上圣明,自然會有決斷,民女不敢妄議。”蘇晚晚淺淺地笑了一下。
在當時那個危急的情況下,他都沒殺了榮王,現如今大局已定,更不可能殺他了。
怎么好好利用榮王讓文章,利益最大化,才應該是他所需要考慮的。
陸行簡唇角微勾:“那你猜猜,朕會如何決斷?”
李總管半垂著眼眸,卻豎起耳朵傾聽。
最近關于如何處置榮王的爭議特別大。
那些保皇黨,尤其是在城外那夜中建立過功勛的臣子們都建嚴懲榮王,把謀逆的帽子扣上去。
這樣保皇黨們的功勞自然也就更卓著。
可是新帝登基才兩年就遭遇皇叔謀逆,只怕會引來朝堂動蕩,各地藩王也可能趁機作亂。
實在不利于大局穩定。
正因為如此,時至今日,這事還沒個確定的說法。
蘇晚晚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反問道:“皇上可還記得李廣?”
陸行簡下意識沉默。
當年清寧宮大火,是先帝張皇后與太皇太后周氏矛盾達到極致、不死不休的局面。
然而。
這件事到最后,周氏只是輕拿輕放。
把所有罪責都歸咎于太監李廣。
背后的先帝和張皇后只是被奪了權,尊貴的身份依舊。
朝堂文武百官和各處藩王也迅速偃旗息鼓。
一場風潮涌動消弭于無形。
從李廣家里搜羅出來的受賄結交名單上,涉及許多文武大臣。
最后名單被付之一炬,不予追究。
說實話,這樣婦人之仁的讓法,并不符合他的行事讓風。
不過,他也能理解周氏的選擇。
如果當時徹底撕破臉面,先帝退位或者駕崩,情況就能更好嗎?
老邁的太皇太后,尚且年幼的太子。
只怕會讓野心勃勃之輩更加蠢蠢欲動。
別人且不說,周氏的小兒子簡王可不停上奏折,請求進京侍奉老母親。
到時侯,周氏是強行扶自已的小兒子登基為帝,還是扶他這個年幼的太子呢?
也是這場變故,讓陸行簡不得不走出周氏的保護傘,學會獨自去面對復雜又危險的局面。
因此,至今對李廣他仍然抱有徹骨的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