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學車很難,周期長不說,學的小項目非常多,得考過才能夠拿到實習證,然后跟著師傅到處跑車。
李居安跟著陳師傅沒少挨訓,真的是當個司機比機關單位的領導還牛氣。
陳老師傅瞅著李居安的模樣,訓斥他說道:“你小子別擱這給我不服,咱們憑啥,就憑稀缺技術工種。你出去問問,能開車的人整個興安嶺有幾個,掰著手指頭都能給你數出來。”
陳老師傅甩給李居安幾本書,叫他去學機械原理和修車技能。
李居安上一世在后世考駕照的時候,用不著學那么多小項目,他坐在東風轎車里,一頁頁翻著機械原理的書,只覺得腦袋嗡嗡的疼。他打開轎車的引擎蓋,用螺絲刀檢查挨個部分,檢查機械的零配件。
這車可比老太爺更難伺候啊,沒有汽修店,只有司機自個去修。不出車的時候,陳師傅經常領著他去檢查機械各個部分,說道:“這些在出車前不檢查好啊,回頭路上這車給你趴窩你信不。趴窩沒商量。”
誰樂意車行駛在山道中間忽然熄火。若是跑長途的貨車司機,大半夜黑咕隆咚的車子忽然在山路中間熄火,司機能急得夠嗆,打著手電筒打開引擎蓋修,那可就危險的很。
后世學駕照簡單,但80年代考駕照的司機,手里都有一本厚厚的有關機械原理的書籍,先要花很長時間學習汽車維修技術,而且在學好之后,才能進行駕駛理論以及實際駕駛的學習。
李居安記得,85年的時候,學大貨得花1800塊錢,周期是一年。這價格一般家庭還真承受不住。又得花時間,還得花錢。學的是駕駛員,和汽車維修工兩個概念的合體。
那時候的1800元可之前得很,85年的時候林場普通工人的月薪是50到60塊錢。這相當于一家人幾年的積蓄。
李居安捧著厚厚的機械原理書,說道:“陳師傅,有啥辦法能學的快點不。”
陳師傅一巴掌輕拍他后腦勺,訓斥說道:“這才剛開始,還沒咋地上手就琢磨偷懶了?等你這本書學透了,我考你才能上路。”
李居安下了車,這輛教練車是東風140。這個年代教練車還有解,放141、珠江大客。
他花了一個月時間將手頭的兩本書嗑下來了,等著陳老師傅抽查。在陳師傅提問抽查了第五次的時候,他終于推了推眼鏡抬起眼,說道:“可以了,上手吧。”
李居安心中長舒一口氣。他等這句話可等了太久了。終于能上手,手上翻著書頁都能揉出繭子來了。
他趕緊爬上駕駛位,冬天沒有暖風,夏天也沒有冷氣,轉向沒有助力。春秋季兩個季節練習最好,開車可是一項體力活。
陳師傅激動地大喊:“離合!掛擋,剎車!”
一天下來,李居安手握方向盤手指都被磨出繭來。腳下離合不帶同步器,降擋需要踩兩腳離合,啟動還得靠搖把。這年代的車和后世可不一樣,冷車啟動,就算是大冬天也會搖出一身汗。
他手握方向盤,窄路掉頭、三進兩退、原地打方向,陳師傅恨不得拿擴音喇叭對他大吼,屁股不粘凳。后世這些術語可聽不到,卻是那個時代司機們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