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進步速度飛快。
當然,也是吃到了貴航集團前兩年實在是無人可用的紅利。
參與這種技術會議的,都是純純自己人,也用不著什么開場白。
宋聞聰簡單說了一下今天的主題之后,話筒就交到了常浩南的面前。
“同志們,在討論具體的技術問題之前,我先來總體概括一下ii類原型機的改進方案。”
他說著翻動電腦上的ppt,展示出了一張大致的效果圖。
短暫的寂靜過后,場下一片嘩然。
“這……”
“這個方案,跟咱們現在的i類原型機相比,差別有點大啊……”
“是啊,不說更詳細的地方,這機頭形狀、還有機翼都略微有了點變動。”
“……”
坐在下面的技術人員不禁竊竊私語,就連宋聞聰和楊韋這種之前聽常浩南畫過餅的人,都感到有些意外。
雖然總體外形仍然還維持著殲10的特征——翼身融合、中距耦合鴨翼+大三角翼、機腹進氣道、單發單垂尾、明顯的蜂腰結構……
但細看之下,區別還是不小的。
雖然總體尺寸仍然沒有脫離原來的水平,但整架飛機變得更加飽滿了。
尤其是機身橫截面,由一個近似正圓形變成了左右更寬的扁圓型。
甚至稍微有點臺風戰斗機的影子。
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就是在三圍基本不變的情況下,飛機的可用容積變大。
不過代價么……顯而易見的更“胖”了。
“浩南同志……”
宋聞聰覺得腦門上出了點虛汗:
“你之前……可沒說要有這么大的手筆啊……”
他說話的聲音很小,顯然是擔心這句話被下面的人聽到,會影響他們的工作信心。
“而且這飛機,我看著至少得比現在的設計空重高出上百公斤,再加上改變面積率增加的阻力……”
楊韋的眼神也有點顫動:
“咱這飛機雖說是中型機,但也不能完全放棄超音速性能吧?”
這個時候,常浩南總算繼續開口了。
并不是單單對另外兩名總師,而是對現場所有人:
“我知道各位現在的顧慮是什么。”
說到這里,他直接把ppt翻到了后面一頁:
“就在上個月末,預計裝備在ii類原型機上面的國產渦扇10發動機已經完成了參數標定。”
“量產的完)
.b